防城港市港口区法院在东湾红树林湿地开展环境资源“模拟法庭”活动。 覃海云/摄
7月1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去年以来,广西法院以法治之力推动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擦亮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2024年,全区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8353件,一审收案量连续3年下降。
这个夏天,贵港市郁江岸边,一场特殊的生态修复正在进行。李某等3人将315.9万尾鱼苗陆续投入江中,以增殖放流的方式替代84万元生态修复赔偿金。
此前,他们因电鱼破坏生态被诉至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但无力承担高额赔偿。该院将庭审搬至江边,结合刑事处罚与生态修复,让非法捕鱼人转变为“补鱼人”。
这一幕,是广西法院生态环境司法实践的生动写照。
1 创新修复模式 催生绿色变革
贺州市八步区贺江岸边,一片20亩的新生林郁郁葱葱。这片由破坏生态的社区矫正人员补种的树林,替代了传统罚金刑,成为八步区法院“补植复绿”的生态修复示范基地。
2023年至今,类似修复案例在广西遍地开花:桂林让失火者补种林木、柳州将生态修复纳入缓刑考察、百色责令滥伐林木者补种松树苗……这些举措让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有些人还主动成为了乡野护林护鸟宣传员。
海洋生态修复也有新探索。今年5月,南宁市江南区法院审理李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时,首次引入“司法蓝碳”机制,判令李某认购5.4万元海洋碳汇用于红树林修复。
“‘司法蓝碳’机制是利用海洋生物固碳的过程,让赔偿金转化为生态增量。”主审法官张显远表示,这一尝试为类似案件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制度创新筑牢长效根基。广西全面推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全区14个设区市均设有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在审结的环境资源案件中,创新适用碳汇赔偿机制,推动形成“惩治+修复”综合治理模式,实现“破坏必究、损害必偿、修复必实”。
目前,全区已设立16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打造集生态修复、普法宣传、环保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司法保护前沿阵地,构建起“破坏—惩罚—修复—监督”的完整生态闭环。
2 服务发展大局 当好环保护航者
守好生态红线和环保底线,必须寸步不让。
广西法院主动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壮美广西建设,助推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绿色建设,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各级法院建立了涉重大项目纠纷快速调处机制,创新设立生态修复专项资金,深化“司法裁判+行政协同”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平陆运河建设正酣。我区法院积极对接平陆运河、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重大项目,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平陆运河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今年4月,钦州市钦南区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涉运河工程租赁合同纠纷,被告企业一次性付清359.7万元案款。去年11月,面对这起争议标的额达600多万元的纠纷,该院迅速启动“‘站+室+庭’141工作模式”,联动住建、财政等部门促成双方和解,确保工程关键节点不受影响。
根据环境资源审判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广西法院采取优化审判体制机制、强化条线业务指导、夯实专业支持基础、前移司法保护阵地、探索多元解纷机制等举措,加快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设。
在乡村振兴领域,桂林建立“生态司法+乡村振兴”联动机制,今年6月审理某养殖场污染案时,法院指导涉案企业建设沼气池和有机肥生产线,实现“养殖—种植”循环发展,并推动农业部门出台补贴政策,促使辖区企业完成生态化改造;梧州针对渔业等领域问题发出司法建议,推动规范资源开发与市场秩序;南宁法院牵头七部门构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机制,解决牛蛙养殖场污染等难题。
此外,广西法院深度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审结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5件、破坏资源犯罪案件112件,发出司法建议21份且均获反馈。
3 跨区域司法协作 共筑生态保护防线
一片青绿,十分守护。
广西法院牢固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广泛凝聚司法保护生态环境合力,建立健全漓江流域、南盘江流域、西江(珠江)流域以及茂兰—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跨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与贵州签署《都柳江—融江—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与广东、云南、贵州签署《珠江流域(西江)生态环境保护曲靖倡议》,形成跨省域司法保护网络。
今年4月,在原有的粤桂闽琼四省(区)红树林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基础上,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浙江五省(区)高级法院在防城港共同签署《桂粤闽琼浙五省(区)红树林司法保护防城港宣言》,建立信息共享、专家联用、协同修复等多项机制。
防城港法院还联合相关单位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设立两个红树林司法保护修复实践基地,为涉及海洋及红树林保护的劳务代偿、异地补植等替代性修复提供场所和途径。
为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广西探索“林(田、河、湖)长制”与“法官进网格”紧密结合,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经验做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相关工作报告。
得益于漓江流域10个基层法院签署的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以及“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平台,实现了线索移送、证据固定、联合审判全链条无缝衔接。2025年以来,漓江流域未发生重大生态环境案件,一江碧水得到严密的司法守护。
针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我区将司法服务的阵地前移至深山。在广西大瑶山、广西大明山、广西三十六弄—陇均等自然保护区,一个个生态巡回法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林业部门建立网格化巡护体系。
从五省(区)共护红树林,到漓江全流域一体化保护,再到自然保护区巡回审判点星罗棋布,广西法院通过统一裁判规则、共享专家资源、协同监测取证、联动修复生态,形成“区域协同、流域联动、部门协作、层级贯穿”的强大保护合力,推动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法治力量守护,广西生态青绿底色愈发浓厚。截至今年6月,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6%,地表水水质优良率99.1%,红树林面积超1万公顷。司法护航让八桂大地“金不换”的生态优势,正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幸福。(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蒋予昕 通讯员 彭绍征 陈品涵 实习生 李 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祖庭是什么意思hcv8jop0ns6r.cn | fog是什么牌子hcv8jop8ns5r.cn | 死不瞑目是什么意思hcv8jop5ns8r.cn | 手书是什么hcv8jop3ns2r.cn | 怀疑肝不好挂什么科室hcv8jop0ns5r.cn |
四级警长是什么级别hcv9jop1ns9r.cn | 5月29日什么星座wzqsfys.com | 小麦过敏可以用什么代替面食hcv7jop6ns9r.cn | 汗管瘤用什么药能去掉hcv9jop1ns3r.cn | 深度水解奶粉是什么意思hcv9jop4ns7r.cn |
家里来狗是什么征兆hcv8jop7ns3r.cn | 洗衣机什么牌子好hcv8jop1ns0r.cn | 古代女子成年行什么礼hcv7jop7ns4r.cn | copd是什么意思hcv8jop9ns4r.cn | nerdy是什么牌子hcv8jop8ns8r.cn |
世界大同是什么意思hcv9jop3ns4r.cn | 不来月经吃什么药催经hcv8jop3ns9r.cn | 什么药治便秘效果最好最快jinxinzhichuang.com | 挑担是什么关系hcv8jop1ns1r.cn | 金银花泡水喝有什么好处hcv8jop1ns3r.cn |